進入臘月,原淄博瓷廠生活區已經有了濃濃的年味。走進坐落于此的劉永強陶瓷藝術博物館,除了映入眼簾的一件件藝術精品,還感受到了一種虎虎生氣,原來是展臺上的幾只造型各異的魯青瓷生肖虎,正展示著各自的雄風。臥虎的沉穩、虎符的威儀、布老虎的萌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早在去年10月份,劉永強就成功創作出2022年魯青瓷生肖作品——“?;ⅰ?,為2022農歷虎年獻上自己的一份“瓷”心“瓷”意。
“中國的生肖文化已傳承了兩千多年,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龍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外,虎為百獸之王,是最威風的?;⒃诿耖g習俗中被尊崇為瑞獸,虎因為與‘?!弧C音,所以又稱‘?;ⅰ?,寓意福運臨門,富貴盈門?!眲⒂缽娬f。
魯青瓷是中國頂級文化瓷種之一,主要產地為山東省淄博市。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淄川區出土的青瓷蓮花尊,釉面晶瑩圓潤,造型秀美挺拔,被國務院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魯青瓷瓷質細膩,釉面青翠欲滴,晶瑩剔透,明快淡雅,藝術效果明顯?,F代魯青瓷問世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既傳承了傳統工藝,又適應時代做了創新。
作為魯青瓷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強時時感到肩頭責任的重大。無論《暗香》《福鹿圖》,還是《泰山圖景》……數十年來,他以刀代筆,以瓷為紙,一件件作品,無不注入了他辛勤的付出與心血。在這之前,劉永強已經創作了鼠、蛇、馬、羊、猴、雞、狗、豬和牛等9個系列魯青瓷生肖作品,“?;ⅰ钡某晒撟?,為魯青瓷生肖家族又添新款,更加豐富了魯青瓷生肖作品。
每逢年終歲尾,人們發出最多的感慨就是“時間過得真快??!”其實,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而對于劉永強來說,每一年,每一天,都是在忙碌充實中度過的。不讓一年空流,不讓一天虛度,是他的人生信條。他曾說過,自己搞創作成癮,一天不摸摸刻刀,不碰碰瓷器,就像少點什么,渾身不得勁。
筆墨當隨時代,刻刀展現輝煌?;仡櫼荒陙淼臍v程,劉永強十分感慨。作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的他,始終堅持藝術心路與國運相牽,與國脈相連;堅守著自己的藝術陣地,保持著飽滿的創作熱情和激情。而最讓劉永強感到欣慰的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他精心創作完成了《秋收起義》《紅船》《鼎盛圖》等系列刻瓷作品,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自己的深情祝福。
劉永強介紹說,《秋收起義》為大型聚寶盆器型,他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在直徑0.62米、高0.42米的空間里,刻畫出秋收起義波瀾壯闊的場景,還以微刻的技法把1000多字的秋收起義文字記載刻在上面?!抖κD》鼎高0.55米,直徑0.35米,歌頌了黨誕生一百年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由三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是鼎正面通過五十六個民族代表人物載歌載舞的畫面表達新時代的歡樂幸福;第二部分是在鼎的另一面通過七言詩歌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的成就;第三部分在鼎的兩耳處通過一百枚篆刻表達對黨對人民的真摯感情。為了更準確地表達陶藝作品所要承載的時代內涵,劉永強查閱大量黨史材料,精心選取典型素材,將歷史事件、人物、大場景等牢記于心,再反復推敲、謀篇布局,從創意、構思、設計到燒制成型,歷時10個月,終于完成了這件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厚重作品。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一艘簡陋的小船,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政黨?!都t船》正是把共產黨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融入其中,讓《紅船》跨越時空,從百年歷史走來,薪火相傳,繼往開來。這是劉永強對作品《紅船》的詮釋。
用“瓷器活”講好淄博故事
陶瓷是淄博的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上世紀七十年代,淄博的陶瓷藝人便開始從事刻瓷藝術的探索,經過40多年的繼承、發展、改革、創新,刻瓷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淄博的刻瓷藝術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水平上,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一年一度的國際陶瓷博覽會對提升城市形象、促進陶瓷產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和對外交流標簽。
2021年11月29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盛大開幕。參展企業200余家,國家、省級大師300余人,與往年相比,這屆陶博會規模更大、層次更高、國際性更強,進一步彰顯出中國魅力、淄博特色。劉永強等多位“國字號”大師的刻瓷作品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刻瓷藝術家的作品悉數亮相,成為陶博會一道亮麗的風景,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陶瓷商和游人,一睹中國刻瓷的高超技術。
劉永強坦言,自己將以參加本屆會展為契機,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突出淄博特色,用“瓷器活”講好淄博故事,為淄博陶瓷藝術大文化傳承、宣傳和推廣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服務人民,回饋社會,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
去年還有一件讓劉永強欣喜的事,他的陶瓷藝術博物館建設初具規模。工作室進行升級改造,工作展室設計裝修、升級改造共1600平方米,分別為展室600平方米,實際操作室300平方米,研發中心300平方米,多功能視頻室100平方米。分為三期工程,現已初具規模。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作品研發、陶瓷文化傳播交流、陶瓷技能教育和學術研究、淄川陶瓷史和淄博瓷廠大事記展覽于一體的新型陶瓷藝術博物館。屆時,將開展以陶瓷燒制技藝為主要內容的陶瓷制作互動,充分展示陶瓷藝術文化的魅力。以博物館為平臺,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統籌國際、國內資源,用好陶藝行業交流、陶藝文化傳播、陶藝作品貿易,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陶藝文化大格局,不斷提升昆侖鎮文化軟實力,使陶瓷風情小鎮更具“瓷味”。
用務實精神開拓新境界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劉永強對祖國的山川有著難以割舍的藝術情懷。
自去年元旦開始,劉永強歷時三個月完成了刻瓷精品“穩如泰山”聚寶盆。兩件作品,構圖大氣,千巖萬壑,層巒疊嶂,既有大寫意的灑脫空靈,也有處處用心的精雕細琢。
劉永強正是抓住了泰岳的精神實質,才刀下如神,刻出了磅礴恢弘的氣勢,細膩傳神的靈秀,而超強的畫面感迅速把觀者帶進審美意境之中。
去年金秋時節,一件名為《黃山云煙》刻瓷巨型大瓶誕生?!饵S山云煙》大瓶高1.8米、直徑0.5米,從動意到創作,再到完成,歷時七個多月。那些日子,劉永強心無旁騖,把全部精力傾注在這件作品上。為了將黃山全景盡可能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地得到展現,劉永強曾三赴黃山,觀察、寫生,考察地形地貌,選擇美麗景點,記載奇石丘壑,豐富創作素材。在如此巨大的陶瓷瓶上,以黃山為題材,以繪畫、刻瓷為藝術手法,全方位展現黃山風景風貌,尚屬首次。劉永強還結合陶瓷大瓶的細高及弧面造型,在空白處用微刻刀法,刻上了唐、宋等詩人詠頌黃山的42首詩,使刻瓷大瓶的內容及構圖更加豐富和完美。
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劉永強有能力把握好傳承和創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努力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劉永強除了自己潛心創作,還十分注重對青年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去年,他又在淄博理工學校開門納徒6人。悉心傳授,言傳身教。早在2017年,劉永強受學校邀請,擔任客座教授,并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駐學校大師工作室,同時舉行掛牌儀式,選拔該校學生為徒弟,到目前已是第五屆了。
新起點、新賽道、新期待?;⒛甑呐R近,給劉永強注入了新的動力?;⒌亩分?,虎的勇氣,虎的拼搏,必將喚起劉永強更多的靈感與創意,以更加創新的理念、更加務實的創作,深度挖掘陶瓷文化的豐厚底蘊,全身心投入到陶瓷藝術作品創作中,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刻瓷藝術新境界。